才說了


好的碰不著


壞事倒是不費事的到眼前


教育史上的大事:十二年國教


偏也讓我給正面交鋒了


 


因為Yoyo從小表現不錯


逐漸地我們也築起美夢


好像第一女子學府就在不遠


上了國中


從她一次次考試的表現


感覺第一學府影像愈見清晰


 


結果平地一聲雷


蔣偉寧說十二年國教的基本方針就是不採記在校成績


也就是說


本來尚有點信心的學校成績根本是幻影


不具任何意義


 


好比在社會謀職


調薪升遷與平常表現無關(在校成績不計)


不必在意是否如期完成project


或中間有何疏失


關鍵是你的座位要離總經理最近


或是你家要離總經理家最近(學區制)


 


報載多數家長對免試入學方式一無所知


沒錯!


不是末代基測就是首屆十二年國教上路


前幾天才又有PISA與否的轉折


早研究似乎也無益


誰知哪天又改成什麼方向?


上回學校日


同學家長問什麼是特招啊?


隨即轉頭問我


XX馬麻妳應該很清楚吧?!


我知道這一題


可是還有其它題目我解不出來


私校或是有意將校內生留置直升


對外考規則故意隱誨不宣


都八下了


還是沒打算教育我們這群對教改渾沌不明的家長


 


自行google了一下


依照台北市教師會公布之


"103年基北區升學馬拉松障礙賽"


(但教育部也發稿表示部份內容悖離事實)


第一階段的免試升學看的是三月的會考成績


北市幾所名校只會容許每所國中薦送一位會考成績最高者


再比答對題數及作文分數


201所學校錄取約150


這部份算是可以確保名校錄取的都是頂尖好手


Yoyo可沒強到可以是女生的全校第一


所以以上與我們無關


杵在邊邊隔岸觀火便罷


但我百分百同意此規則


北市夯不啷噹學校多如牛毛


甲校的第三名也許是乙校的第十名


名額愈多愈失準也不盡公平


 


這些名校的剩餘名額


再經由七月的特招來篩選


所幸目前看到的都是聯合招生


起碼暫時沒有取捨的煩惱


也無需來回奔波一次次煎熬


水只煮滾一次就可起鍋


 


至於特招內容


北市教育局執意獨立


全國其餘十四區則是聯合命題


這點我就不解了


教改不就是縮小城鄉差距嗎


改革不是光做


也該隨時檢視成果


如果基北區是不同的考題


如何測量出北中南的差別??


這樣的教改就沒有數據佐證了


 


最滑天下之大稽的是PISAPISA


新聞播出基北區取消PISA考題時


家裡信箱才剛躺了封補習班的PISA廣告信函


也才瀏覽景文高中網站


知曉其開了個PISA 菁英班


至此


這個教育改革給莘莘學子的Lesson One


任何事切勿躁進


是唯一的真理


觀望不動才是真功夫


所以說它教導學生


凡事無須早做規畫


  多麼繆誤的一個邏輯啊!!!


 


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說她從未表明基北區會考PISA


我想建中也可以說


他們從來沒說不招收女生


但是他们只收男生


 


anyway,也只能一步步接招


那特招究竟考些什麼呢


北市教育局新聞稿如下:


丁亞雯局長明確說明,基北區自去(101)6月考量特色招生考試的方向即為評量學生的學習力、閱讀力與思考力,將朝此方向持續推動。方向上會考已檢視過的五科原則不再重覆考試,評量內容需符應12年國教目標、合理的引導減輕學生為應考而反覆練習的現況。


 


終於了解教改的必要性了


這群政策執行者


料想都不是教改受惠


寫出來的新聞稿這般的語焉不詳


而各大報也各有解讀


有一說考國數


也有說考國英數



鎮定


別忘了剛上的一課


或許哪天又召開記者會宣布新玩意兒


這曖昧不明的文字難道是日後翻案不認的伏筆?


 


縱觀以上


我也有了心得


1.   再不必心心念念學校各科考試


2.   會考也不必理會


3.   社會自然可以從書櫃撤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