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途經幾個南法重鎮


恰巧沿襲Vincent Van Gogh在前世紀的足履


這趟南法旅因而憑添幾許藝術氣息



在他短短三十七載的人生旅途中


頻頻與貧困、親情、愛情、友情纏鬥


難道是這樣的焠煉造就出那些不凡的作品嗎



世人總以燃燒解讀他


試著比較眾畫家的自畫像來探討他們的內心狀態


看看梵谷的自畫像




總覺抑鬱  愁苦



的確不若林布蘭的安逸


Rembrandt前半生風光  後半生竟也淪落至破產



米勒也是半生潦倒



雖然只有梵谷無緣在生前發光發熱


但這些畫家在其生命中都或長或短地經歷了慘澹時刻


藝術家果真是寂寞的


無敵的天賦及努力不懈


卻也必須遭逢無情的打擊





因為是近世紀畫家


梵谷多半自生活取材


不似古時畫家如米開朗基羅般的聖經作品



也因為時逢工業革命以後


生活的需求更高


他終日擔憂作畫的顏料無以為繼


衷心希望被世人認可


可以賣出畫作以嚮弟弟


或是能有更好的作畫環境



這是他自割耳事件後待了一年的聖雷米療養院




環境清幽雅致



 



但如果是以病患的身份住進


就成了禁錮



看著這淒涼的一角



 



只覺悲愴



可以在有人陪侍的情形下外出





因此這一路上的風景


便躍躍然他的畫紙上



失望困頓交相侵襲




再加上一顆藝術家多感的心靈


瘋狂似乎是必然可見的結果




猜想這也就是現代人的憂鬱症吧


 


療養院的花園





實景的一角




有柏樹的麥田



記得在台北展出過的和善的撒馬利亞人



柏樹在梵谷的畫中出現不知凡幾



星空下的咖啡館




原址重建藉以吸引追思梵谷的粉絲



有馬車的曳引橋



原址




這是他待過的亞爾療養院





I found no answer from his lifetime


 


我倒寧願不要有這麼多的愁


灑滿生活中

平凡也可以是幸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